View
DEA 创想会 第二期 2.2 回顾

拍摄于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引题




我认为以亚洲国际城市来形容香港是非常合适,香港在多方面都是世界级的, 我们拥有世界级的机场、交通网络是世界级的、资讯流动是世界级的、商业发展也是世界级的、还有金融服务等等…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令香港在艺术文化方面也达至世界级水平。」这个场地早已被香港政府列为古迹建筑...我很少做像这般复杂的项目,因为这个项目涉及保育,我们必须在保育、美学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我们要很小心处理如何保护这个地方及继续前进。

-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席陈启宗先生



第二站




                                                亚洲协会

香港中心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 亚洲协会 香港中心 全貌





#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于1956年由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在纽约创立,横跨艺术、商业、文化、教育、政策等领域,亚洲协会就当前挑战,提出见解,诱发思路促进合作并创造共同的未来。这座新建的新中心大楼于2011年开业,该场地是原英国军队的军火库。其主设计师是
Tod Williams 托德·威廉姆斯 与 Billie Tsien 比丽·钱,来自美国的Tod Williams & Billie Tsien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夫妻档组成的团队。


- Tod Williams 托德·威廉姆斯 与 Billie Tsien 比丽·钱


#


上个世纪末的某天,纽约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的竞标面试,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带来了设计模型,而另外一家的两位夫妻档合伙人却空着手走进来,对着组委会诚恳地说:“我们真的无法提供模型,因为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我们很想跟这个项目所有的相关人士谈一谈,包括收藏家、策展人、工作人员,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开始设计。”结果,他们拿到了项目的设计权。这对夫妻档,就是Tod Williams 和 Billie Tsien,2013年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获得者,他们的事务所TWBTA也于同年获得美国AIA年度建筑公司奖章。



- 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 - 外立面

*于2014年拆除 外立面材质肌理保留



#


在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设计中,从建筑剖面看到梯台间的变化微妙地扩大了空间,人们穿过建筑物的过程也因为内部设施的变化而充满变化,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一件物品,可以透过分开的墙体从一个展廊看到另一个展廊,从一层看到另一层。通过每层楼板的开口,光线由高到低穿透各层展厅,产生戏剧性的多变的空间。


通过一系列空间的延伸和压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空间感受。一系列特殊设计的展览龛窗沿楼梯和中庭布置,使艺术融于结构和建筑流线之中。



- 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 - 剖面模型



#


环境、空间、形式、材料、光线、细部是他们重点关注的。人性化的美体现在他们所设计的建筑的空间、材料以及每一个细部之中。



- Tod Williams Billie Tsien Architects 官网主页

*侧重强调材料特性所带来的感受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顶层平台望向维多利亚港



#


在香港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这个建筑座落于金钟一幅横向的平面上,形成强烈对比。对比起竖立另一幢摩天大厦,他们的设计强调场地的横向性,亦因此脱颖而出。

 -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正厅牌匾


-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入口大堂


#


沿着颇陡的上山路向南几十米,还未走进正门,就能听到入口右侧人工瀑布的水声,像“引子”一样提示参观者,里面可能是一个与自然相融的世界。瀑布是从这座接待馆屋顶平台的水池中泻下来的,不过在底层无法直接看到。



- 中庭景观 楼梯与落水



#


进入空间后,我们会发现声音的来源,利用重力作用与水渠通道逐渐变窄变化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击落在底层水池中,借由墙壁反射形成。

- 庭院一瞥


#


接待馆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全新建筑,它既是整个建筑群上部和下部的连接,也是集合新旧建筑的出发点。简单的线条和灰黑的色彩使身在其中的人觉得它完全是一个现代建筑,然而走到它外面,尤其是站在顶部的空中花园俯瞰整个建筑群,就会发现它又与古迹区的三栋文物浑然一体。


- 庭院一瞥


#


Tod Williams和Billie Tsien设计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一座双层的折线型人行桥,它使人们既可以直接从空中花园走向属于建筑群上部的古迹区,也可以从接待馆底层走到建筑物外面,经过长廊走到古迹区下部,再由楼梯上去。


- Z字形楼梯


- Z字型天梯 剖面图


- 通道尽头


#


除了注重修复古建筑原有的外观和结构,并将数个独立的建筑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改建完成的香港中心建筑群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横向性”。站在人行桥上层或者空中花园里,很容易发现自己几乎处于一个“盆地”之中:东西北三面是极具香港特色的垂直密集的建筑物,南面是山,连山坡也没能躲过高楼的扩张。

- 会客厅楼梯


- 餐厅与下沉式户外剧场


#


修复完成的军火工厂和1863年建成时照片里的样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所有的石头都还是以前的,木头因腐蚀严重不得不更换,但完全按照原来的选材和样式重建。

- 古建筑修复后 改建展会厅


- 古建筑修复后 通道


大楼内


艺术装置

《 Another Time XX 》2013年
Antony Gormley


艺术装置

《 長島佛 》2011年
張洹


艺术装置

《 Lost City No. 52 》2017年
葉梵






我们




- 东辰创兴 与 琥珀设计




DEA ASSOCIATION





陳 榆

Yu Chan

DEA 轮值会长

范 彬

Peter Fan

DEA 轮值会长

DOCHINA东辰设计 联合创始人

CBA DESIGN 品牌创始人


DOCHINA东辰设计 联合创始人

DRD BRAND 再定义品牌  创始人

黃 昆龍

Kevin Wong

DEA 轮值会长

陳 春龍

Tony Chen

DEA 轮值会长


DOCHINA东辰设计 联合创始人




AMBER 琥珀设计 联合创始人

方 永傑

Jason Fan

DEA 轮值会长




AMBER 琥珀设计 联合创始人





ISSUE UNI












活动策划·编辑·设计:Popo



Design by 青禾创意 粤ICP备18105368号